網絡預約,優先就診。
提交預約后,5-10分鐘內客服將會與您聯系,確認預約詳情,請耐心等候。
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大街200號(德勝門城樓東北角)
《春秋繁露》云:“秋分者,
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今日秋分,秋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第四個節氣。
秋分這一天,晝夜均分,寒暑平均,陰陽平衡。秋分之后,金氣斂降、壓力增加,地面以下陽氣漸多于地上,氣溫也一天比一天冷。
秋分也是真正意義上秋天的開始,那么此時我們應該如何養生保健呢?今天,我院請到國醫堂的特聘專家王玉英主任來和大家聊一聊秋分養生的這些事兒~
王玉英主任接受北京衛視《北京您早》采訪
01、秋分養生之飲食建議
適度貼秋膘
一到秋天,天氣轉涼,不少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慣,這的確是很有必要的,經過一夏的消耗,尤其是老年人,夏天吃不好、睡不香、還流汗多,身體虧虛,此時非常適宜增加營養攝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這種情況下就不適合多進補了,貼秋膘要適度。
滋陰潤燥、少辛增酸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所以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主,大家可以多吃一些性質平和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芝麻、百合、山藥、枇杷等。注意:血糖高的人不宜食用太多水果。
另外,中醫認為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在這個季節里,大家可以多吃一點酸味的蔬果,例如山楂、秋梨,盡量避免吃太多辛辣、油膩的食物。
02、秋分養生之起居建議
秋分之后,晝漸短,夜漸長。在起居上,《黃帝內經》說“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要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的作息。一般來講,晚上11點前入睡,早晨6點左右起床較為適宜。
要注意的是,起床時不要太猛,而應躺在床上,用5分鐘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部,否則會導致血壓突然變動。
另外,秋分過后,早晚溫差很大,要及時增添衣被以防感冒,雖然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但“秋凍”不宜太過,下文我也會詳細來講,建議大家早晚出行時穿一件外套或背心,注意頭部、腹部以及關節處的保暖。
03、秋分養生之運動建議
天高氣爽的秋季很適宜戶外活動,中老年朋友可以選擇輕松平緩的運動,如登高、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在時間選擇上,我知道很多老人喜歡早起,有些人四點多就起床,天還沒亮就出門遛彎,但這樣不好,早上比較冷,容易受涼,空氣也不好,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建議太陽出來后,再出門晨練。
04、秋季養生之是否秋凍
最近早晚溫差非常大,很多病人都在問我,該不該“春捂秋凍”,“凍”的話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就來詳細來說說。
當下時節,該不該“秋凍”,我有一個標準:如果氣溫在15度~25度之間,體質好的朋友可以適度凍一凍,添衣服的時候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穿太多,適當的涼爽能夠給到身體刺激,會增強我們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從而更容易適應寒冷冬季的到來;如果平均氣溫在15度以下,建議大家及時添衣添被,早晚出行時也多穿一件外套或背心,就算中午熱,也容易脫。
以上只針對體質好的朋友,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合秋凍,感覺冷了,一定要及時添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呼吸道疾病人群:
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人群一定要注意別受涼,秋天肺氣剛烈,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忽暖忽寒的刺激,抵抗力會減弱,容易引起疾病復發或加重。
一到這個季節,找我看哮喘咳嗽的病人也會增多,這類人群是不能秋凍的,往往我會建議他們多穿一件背心,護住心肺。
心血管病人群:
中醫說“寒主收引”,天一冷我們的身體會起雞皮疙瘩,血管也會收縮,引起血壓升高、血管栓塞。另外,中醫上還有一句話叫做“得溫者行,得涼著凝”,天冷了,血液循環也會變慢,從而容易誘發心絞痛、冠心病、心肌缺血、中風,所以這類人群也不能秋凍。
腸胃病人群:
第三類人群就是腸胃病患者,這點可能大家都深有體會,一受冷,腸胃就不舒服,而有腸胃病的朋友,此時節更應該保護好腸胃,不受寒。
老、幼、弱以及關節痛人群:
老人和孩子這類免疫力弱、陽氣不足的群體也不適合秋凍。此外,有肩周炎、腰腿疼的骨關節疾病人群也不能受涼,寒氣會阻塞經絡,影響氣血巡行,從而引起關節疼痛。
05、秋季養生之代茶飲
秋主燥氣,容易傷肺,很多患者問我有沒有適合的代茶飲方子,今天我就教給大家一個針對秋燥、預防感冒的方子,如果有鼻子干、咽喉痛、感冒、痰多咳嗽等癥狀都可以試一試。
代茶飲配伍:
蘇葉5克,桑葉5克,菊花3克,玄參5克,桔梗3克,甘草3克,麥冬3克,陳皮3克
功效:疏風散寒,清熱潤肺、滋陰健胃、化痰止咳。
做法:
有條件的話最好煮一下,可以更好的釋放藥性,將藥材放入藥袋,加入適量水,煮10分鐘即可;如果不方便煮的話,可以放入保溫杯,用沸水沖泡,燜20分鐘后再喝。